查看原文
其他

娃子作业写不完,凌晨离家出走!一写作业就像被雷劈是什么“病”?

Bing 英华兰DrBing 2021-01-21

不想错过我的推送?

请收藏甚至丧心病狂地“添加到桌面”
时而严肃时而笑岔气的干货Bing
带你鸡娃并客观认知这个世界

Dr Bing  |  鸡娃

 

胖友们,最近微信公众号大改版,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阅读频来推送了。


为防迷失,爱我的胖友们可以给我号加“星标”,或者时常进来给我点点“在看”,留个言。


前天写鸡娃要分阶段,比如一二年纪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期,就要好好鸡习惯,于是读者让我讲“习惯培养”的话题。

说到这个话题,我就想起来我前两天看了个新闻。

南京一个小男孩,暑假作业写不完,和爸妈吵架。

妈妈一气之下吼了句:“出去!”

娃也是个中二少年,居然三更半夜穿着拖鞋就离家出走了。。。

结果出了门发现,天好黑,好孩怕!于是赶紧找了个电话亭报警(还知道找电话亭报警,娃也是机智的),终于在凌晨时分,被警察在新街口的一个地下通道给捡了回来,把家里人也给急坏了。

警察找到他的时候,娃正拿着本作业,蹲在地上写呢。。。
 

然后看这条新闻的时候,我意外发现几乎每天都有因为写不完作业而离家出走的娃。。。

其实,一写作业就闹心,大部分都是因为在培养习惯的时候基础没打好。

比如:对时间不敏感、对效率不敏感、专注力低下等等!

今天咱就系统说下“习惯培养”的重点。


大部分娃写不完作业,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时间不敏感。

写一个字,喝一口水,写两个字,翻一下书,没写完一页,就要求玩一会ipad。。。

就好像数学不好,是因为没有数感,语文英语不好,是因为没有语感——一个人时间管理不好,我们会说他没有时间观念。

只有对时间有了感觉,能主观感知它,才能去管理它。

其实让娃感受时间,从幼儿期就可以开始了。方法有很多:

1、让娃熟悉基本时间概念:什么是上午、下午、晚上、半夜、清晨、黄昏、前天、明年……(到了五六岁就可以开始精确到几点,几分,看钟看表)。

时不时可以问问娃,让娃猜现在是什么时候,什么时间?
 
2、一分钟感受练习:看着表,跟娃一起体验一分钟究竟有多长。

一分钟跳绳能跳几下;能走几步路/几米;能跳跃跳几下;能读几首古诗?能写几个字/数字?请自行发挥想象力创造活动。

到了小学低年级阶段,就可以进化成一分钟能做多少口算题?一分钟能写几个汉字、字母?

通过这种训练,能够让娃了解到时间的宝贵,发现一分钟居然可以做那么多事情!


增强娃对时间的具体感受,有助于提升对时间的把握能力。
  

3、给做不同事情的时间段起名。

例如说要给娃弄点干果吃,就用广播的语调说:“现在是松鼠时间,请松鼠宝宝松鼠妈妈和松鼠姥姥都做好,耐心等待!”


让娃有一段时间完成一个任务的概念。

4、给娃报时,统计使用的时间。

比如,说我们几点几分做的什么事情,我们用了多少分钟做完什么事情。

5、给他时间期限的概念。

比如食品的食用期限、工作的期限、交电费的期限等。也可以适当给他的事情制定小小的期限。


6、让他知道准时、提前和迟到的概念。“哎呀,今天送报纸比平时都早啊!”

7、让娃做事情有开始和完成的概念,要知道每一件事情什么时候是开始和结束,每次都统计一下用了多少时间,对比下效率比上次有没有进步。

8、给娃编时间银行的故事。

对于再大一些的娃,我们可以通过讲道理、讲故事,让他慢慢领会到时间的意义。

让他把时间看作是一种资源,是一种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提出支配的东西。我们谁都不能生产时间,只能越提越少,所以要珍惜使用。

我们还可以让娃去分析,相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所带来的不同价值,让娃明白每个人的时间是均等的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利用它。


这些感觉都是可以从小培养的,家长可以花点心思来设计。

其次,就是娃有没有管理时间的动力?

根据我对身边朋友圈的观察,好像在商业机构工作的,尤其是在对效率要求很高的五百强工作的人,就比在事业单位、高校科研单位的人时间管理能力要强;

在竞争高压力大的企业工作的,比垄断的、竞争低的企业工作的要强;

职位高的比职位低的要强——因为他们有这个需要,压力,就有这样的动力。

娃管理时间的动力来自哪里?

我想有很多方面,比如自主的感觉。


如果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由支配时间,那么他就能体会到力量感、掌控感、独立自主的感觉,成就感和责任感。

所以在实践时间管理时,要给娃留自由度。如果他感觉到的都是被动和无奈,那么动力就小了。


还有的娃,问题是出现在效率上。

比如自立性很差,做事完全没有规划和条理,迷迷糊糊,经常不记得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,于是经常漏做作业。

又例如,写作业等到写错字,才去找橡皮;铅笔折断了,才去找削笔刀,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,作业也乱无章法。


这种娃,属于对“效率”不敏感,这个大毛病如果留到以后进入职场,活不过三集就会被KO掉,所以这项能力也需要提前抓。

一、培养做事的条理性(任务处理的线性与并行)

时间管理同时也是一个“任务处理的条理性”的问题:什么时候线性,什么时候并行处理,都有讲究,都应该教娃学会。

暑假里利用学烧饭的机会,用烹饪的例子给娃演示了怎样处理"并行任务"


煮上面后,就可以利用等熟的时间来做浇头;烤蛋糕的等待时间就做奶油和水果点缀物;使用计时器闹钟作为辅助工具等等。

让娃打下手的时候,要不嫌麻烦地跟娃解释——见缝插针地向娃进行生活教育。

平时也要在日常中不断加强巩固:比如早饭还没烧好,可以先收拾书包、梳头扎辫子,同学还没有回复今天作业的安排,可以先做加料作业。

对于上小学的娃娃,就可以训练他去做时间表。


我们经常让娃做时间表,但其实在列时间表之前,很重要的是让娃先看清自己都要做哪些事情。

如果对自己要做的事没有个清楚的认识,那么列时间表就是在排流水账——因为不符合实际需要,没有让娃感受到执行真的给生活带来了便利。

二、培养做事的逻辑感(任务的优先级)

要让娃理解这个道理:事情有轻重缓急,时间也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分配。

紧急重要的事情先做,不紧急不重要的后做;需要大段时间的安排在特约时间,占用时间不多的琐事可以利用边角零碎的时间去完成。

这个概念很抽象,空讲大道理,娃也能理解,但是无法深入内心,这就不会导致行为上的变化。

为此,我用了"jar of rocks analogy"来形象地演示这个时间管理的道理。


如下图,用一个空瓶子、几块石头、一些米,先把石头放入空瓶中,然后把米慢慢倒入瓶中,直到装满为止。

告诉娃,大石头代表重要的事情,米代表次要的、耗时不多的零碎事情,如果先做"要事",再用零碎时间来处理杂事,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充分利用。

这时,我们把石头和米从瓶中倒出来,让娃把倒出来的米先填入瓶中,再把大石头放入瓶中,可以发现大石头往往塞不进去,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。

小学低年级的娃,认知还以具体感性为特点,通过这样的实物演示,在头脑中形成"形象记忆"和"整体性记忆",时间管理变得具体而生动。
  
理解了这个概念,娃就要运用它。这就是优化时间表。

做时间表前做个“To dolist”。


列完这个,我们要教娃去评估这些事情:哪些是必做的,哪些是可以放放的,哪些是自己想做的,哪些是可以不做的,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和要忍受的。

然后我们可以给娃不同颜色的笔,让他给它们分类,同时该删的删、该推迟的推迟。

这样他会有意识地搭配,做到劳逸结合、动静穿插、脑体交错。如果满眼看去都是不喜欢的事或都是脑力活动,就需要调整。
这个事情可能很麻烦,开始会花费很多时间,但是家长同娃坚持一段以后,娃会逐渐熟练起来,关键是培养一种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。

争取到高年级时,就能帮娃建立起强大的效率意识、想问题周全的习惯,和计划执行能力。

 
第三种情况,是娃出现了轻微的阅读学习障碍症。

比如注意力不集中,写作业东看西看,磨磨蹭蹭,一会玩橡皮,一会咬手指,写不上半页又是喝水又是上厕所。

再如读写协调性差,如果经常出现跳字、串行、漏写。

以上种种,都属于缺乏专注力的情况,这个话题我们也写过好几次了。

所谓专注力,就是一种大脑处于长时间持续高度运作的状态。


注意力Attention和专注力Concentration不是同一件事。专注力是持续的注意力集中。

可以这么理解:专注力=注意力X持续时间
Concentration=AttentionXDuration

高效率工作学习,全得靠它!

培养专注力,从2岁就可以开始了。

首先就是不要打断 Don't Disturb。

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,当娃沉浸在某个活动中浑然忘我时,老人婆婆妈妈地给娃喂水、把尿,添衣服,打断娃的集中,还说“这孩子喊了都不听呢,真没礼貌”。。。

这是多么愚蠢的一种行为。

当娃专注一件事的时候,除非会产生不可承受的危险,或者恶劣地影响别人,否则,不要去干扰打断

其次就是预备环境 Prepared Environment。

可以在家里预备一个不被打扰的“工作环境”,比如私人读书角。

在读书角,要有仪式感,归属感,小家感。地上最好有软地毯(相当于蒙氏的工作毯),可以专心工作玩玩具。

这是属于娃的空间,让娃知道一旦在这里,他是自由并且不被干扰的,即使房间乱一些也没有关系。空间保护了家长,也保护了娃。

第三步就是游戏和训练 Games & Practices。

大多数玩具,例如毛绒汽车机器人之类,玩一阵就会倦厌(这类玩具主要是现成品,互动形式太单一),所以要选择可以让娃需要持续精力集中而不容易厌烦的。

还有一种是可以持续很久,但其实不需要真的集中精力。例如手机小游戏,下意识都能机械完成,变相形成了精神涣散的状态,还是因为互动的单一造成统感失调。

上色 、迷宫、拼图,各种棋类(可惜不能一个人玩)都是不错的选择。拼图一直都是专注力训练最受认可的游戏。可惜结果单一,也容易让娃迅速怠倦并放弃。
所以我个人最推荐的是拼搭组建类玩具。

这类目标开放的玩具,可以让娃产生更长的精力集中时间,因为娃自由发挥的空间大,更有自主感。


还有些娃是交替专注力缺失,就是做完一个,忘了下步(上步)是什么。

比如娃在写作业的时候不仅仅是写作业,而是先看题目,然后翻课本、找答案,打草稿,整理草稿,书写答案等好几件事情的连续。

当娃接到一个指令,他能迅速投入完成工作,之后再顺利返回上一步,才是一个良好的交替型专注的表现。

如果你是数学学霸,可能会隐约感受到大脑里也有栈(stack)与堆(heap),工作不灵光就产生了交替型专注问题。

当娃缺乏交替型专注力的时候,一般可以运用多种颜色的串珠组游戏

比如让孩子排列红黄蓝、红黄蓝的颜色规律,并视孩子的接受程度,可以逐步增加颜色/形状组合。

同时,窜珠作为数学启蒙我Bing主推活动,还训练眼手协调和建立数列的概念哦!

只要是娃愿意投入时间的活动,自然就能产生专注力。有专注力的小孩,学习效率自然不会低。


最后一种情况,就是娃故意的。


因为他根本就不想学习,故意不配合!

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,首先就是没兴趣。

关于兴趣,就要考验家长了——怎么样才能帮娃把学习变的有趣?

比如通过游戏、积分、竞赛、奖励的方式来安排作业;

再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,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“★”,得够二十个“★”,就可以满足娃的一个愿望等。
 

适当的奖励是可以尝试的。

但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,娃没有学习的驱动力。

很多家庭里,即便娃早完成作业,也并不会为自己争取到自由时间,反而要完成爸妈的“加料”。于是就没有尽早完成学校作业的动力了。

娃心想:“写完了我也不能出去玩,不停给我加料,横竖是没得玩,还不如慢点写呢!”

这种情况,就需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娃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,一定要给娃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。

大忌中的大忌是爸妈说话不算数,和娃之间的信任会彻底崩塌!所以,想不遵守承诺时千万要记得:弊远远大于利!问题一定要想长远啊!


Bing总结:

总之,只有多观察娃,找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,真正理解、关心他们,并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,才能有效解决问题。


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日之功,整体上是一个比较宏大、系统的课题,家长需要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,并为之付出行动啊!


最后,希望大家都能把娃引导成高效成功、生命充盈的人。



推荐阅读:

《要求多多永不满足的妈妈,简直让人想自杀!》

一个神经病巨婴,一个贤妻,一个小三儿,加起来就是一出悲剧

不喝热水、不穿拖鞋、不吃内脏、西方和咱还有哪些文化差异?



胖友们,最近微信公众号大改版,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照阅读频来推送了。


为防迷失,爱我的胖友们可以给我号加“星标”,或者时常进来给我点点“在看”,留个言。


今日团品
1fomo逻辑转体

老少皆宜,全家都能玩的桌游!烧脑益智,难度层层递进;趣味性强,训练逻辑思维能力!详情请看今日次条。




|这是DrBing公众号|
【知性逗比,欢迎关注】

【合作微信】广告:yhlberry ,开团bernibong

本周团品

1经典文具套装组合

多款大牌文具打包套装,娃的新学期文具被我承包啦!经典好用的款式,打包特惠价格,百元左右就能搞定!详情请看这里。

2黑白调学习时光儿童桌椅

性价比超高的学习桌椅,人体工学设计,呵护娃体态健康!质材安全环保,桌椅可调高度,从幼儿园用到大学毫无压力!详情请看这里。

↙↙↙点击阅读原文进店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